传统野外搜救作业,只能采取漫无目的地毯式搜索,如今,有了无人机的“加盟”,搜救工作具备了高空视野、可移动的优势,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幅提升。同时,还突破了夜间的限制,通过无人机的红外传感器等,可直接反映救援现场的温度差异,帮助快速排查、定位目标人员。

12月1日,常州消防指挥中心接到一起报警求救,称常州金坛古船墩大河有人员落水,搜救队到达现场后立即驾驶冲锋舟开展搜救,由于湖面区域大且长有芦苇水草等杂物,环境复杂,搜索难度大,救援队决定利用随身携带的大疆双光热成像无人机协助进行搜寻。

大约经过10分钟,消防通讯员尹吉宝操作无人机在湖泊中央位置发现落水人员的踪迹。在显示屏上可以看到,深浅不一的色块反映了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因为水面温度较低,与人体散发的热量形成鲜明对比,而温度较高的人体,会显示成一个橘黄色的点。随后,尹吉宝通过无人机自带的喊话器进行喊话,同时降低飞行高度引导救援人员驾驶橡皮艇前往落水人员所在的位置,成功将其救援。

据了解,这次成功的无人机救援案例并不是南环路消防站通讯员尹吉宝的首次立功。在今年7月14日晚,他也协助警方在芦苇荡成功搜救了一名失踪女子。常州消防从2014年就开始用无人机协助日常工作,经历了消防无人机从“可见光”到“热成像”再到“双光热成像”、“双光热成像+激光测距模块”的传感器进化过程。

常州市金坛区消防救援大队分管负责人介绍道,传统野外搜救人员,只能采取漫无目的地毯式搜索。无人机搜救不但具有高空视野、可移动这样的天然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传感器的升级,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幅提升。像这两次搜救事件中,红外突破了夜间的限制,能直接反映救援现场的温度差异,帮助快速排查、定位目标人员。

现在,常州消防里像尹吉宝这样的持证无人机飞手就有25人,他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无人机作业。“我们的设备真的没有闲着的时候,平时多练多保养,关键时刻才能不掉链子。”(赵汗青)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