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河北省平山县营里乡东七里河村,营里供电所所长陈立元正在巡视线路。村党支部书记刘拴明笑着打招呼:“立元,自打建成虚拟变电站后,村里停电少了,产业更兴旺了,你翻山检修线路也少了,真好!”

刘拴明所说的“虚拟变电站”,不是传统意义的变电站,而是国网石家庄市供电公司在河北南网首创的一个电力“智能管家”。它虚拟了一座变电站,将营里乡5座扶贫光伏发电站接入能量管理系统,运用分布式电源、储能与通信技术,为配电网末端供电提供双重保障,实现网、源、荷、储协调优化。

光伏电能消纳难、末端电压质量提升难、故障停电恢复时间长的“三难”是影响贫困深山区扶贫产业发展的“绊脚石”,营里乡尤为明显。“全乡10千伏供电半径高达29.58公里,还处于配电网末端。”陈立元说,线路过长,用户末端电压质量差,检修故障翻山越岭不说,还耽误乡亲用电,光伏电能就地消纳难,电压超限断网现象时发,影响扶贫收益。

今年6月在营里供电所内建成虚拟变电站后,营里供电“三难”迎刃而解。由675块储能蓄电池组成的储能装备,可将光伏发电高峰时多余电能充入储能系统,就地实现消纳,保证电压不超限;发电低谷时释放电能,提升末端电压,保障供电可靠性。在遇到主线停电时,虚拟变电站的开关站自动与主线断开,10千伏一键“黑启动”启动,能保障用户2—3小时应急用电。“遇到故障,也不用全乡大停电,开关站及时关闭故障线路开关,保障其他线路供电,配网边缘控制服务中心可进行配网可靠性分析。”陈立元说。

“与投资4000万元建设传统变电站相比,这座虚拟变电站节约投资73%、节省土地67%,还能解决光伏电能消纳难题。”国网石家庄市供电公司发展部主任戎士敏说,在对虚拟变电站能量管理系统进行持续优化的同时,他们将把这项技术推广应用到赞皇、灵寿等偏远深山区,实现扶贫光伏电能的充分有效利用,助力贫困群众增收。(张文君董昌记者刘廉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