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的承办方和东道主,郑州市在前期已经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以期通过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地标和线路、精心设计安排的多项文化活动、讲述具有郑州特色的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精心筹备组织

呈现城市发展成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郑州市围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和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立足城市特征,叫响“天地之中、华夏之源、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努力塑造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

本次论坛期间,郑州市将充分用好郑州是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核心区域这一优势,组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中外媒体黄河行活动,邀请中外媒体围绕黄河文化主要内容及其蕴含的时代价值等进行采访调研,以媒体视野发现、挖掘、讲述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推动交流互鉴。

郑州市还精心策划了一些线路,选取河南博物院、黄河博物馆、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郑州黄河文化公园等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以及郑东新区金融岛、如意湖、黄河生态廊道等城市发展的形象窗口,精心设计了实地考察线路,让与会嘉宾在交流研讨的同时,感知大河文明的璀璨、中原文化的深厚,全面展示郑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论坛前后,第三届黄河文化月系列活动也会持续进行,主要包括微博文化之夜、中华经典诗词论坛、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中国(郑州)国际街舞大赛、“致敬香玉”纪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活动、“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等28项文化活动,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黄河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指纹蕴藏着人类基因密码,本届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会标以指纹为底色,代表文明研究是人类共同的话题。会标以甲骨文“河”字为主体,体现了黄河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元素,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目前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就出土于河南。会标整体设计体现了河流与文明的关系,呼应了“文明交流互鉴 发展共创未来”的论坛主题。

专家学者云集

推动国际学术交流

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等世界几大原生文明都发生于大河流域。大河孕育了农业,农业的发展为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每一种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百花园。

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世界各大河流域文明的研究交流互学互鉴,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专门设置了“多样性与交流互鉴”分论坛,邀请来自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教授,以及来自埃及、印度、伊朗、俄罗斯等地区研究古代文明的近20位考古学家,将与国内28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全球视野下的古代文明研究”展开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

分论坛上,16位国内外专家将围绕考古学文化、聚落考古、环境考古、科技考古、农业考古、城市考古、社会学等方面发表主题演讲,分享古代文明和历史遗迹的最新发现、交流学术思想,讨论考古学及相关领域进展和研究成果,持续推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关于古代文明研究的实践探索。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我们力争将世界大河文明论坛打造成为中国考古学成就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展示平台、增强各国学者交流的国际化学术平台、以考古学为代表的各领域学者开展创新性探索的重要合作平台,助力中国考古学国际化传播及中国考古国际话语权的构建。”

郑报全媒体记者 郭韬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