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记者从贵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明专场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南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一圈两场三改”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补齐民生短板的核心举措,聚焦群众“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核心需求,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划分27个生活圈,实施各类项目1024个,投入资金超478亿元,城市品质与群众幸福感实现同步提升。
“15分钟生活圈”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南明区坚持规划引领、功能集成,已完成多数生活圈建设并投入使用。民生服务供给持续优化:养老领域构建“机构+中心+站点”三级服务体系,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创新“医养结合”模式,获批全省首家社区护理站(八公里社区护理站),创新医养模式,形成“医中带养、养中有医”特色;医疗领域完成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医护人员增长1317人,队伍持续壮大,15分钟医疗健康服务圈全面成型,基层诊疗能力显著提升;教育领域通过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2所,新增万余个优质学位,有效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此外,托育服务供给超额完成省市标准,中医药服务实现社区全覆盖,151个文化设施与89个体育项目落地,“路边音乐会”等文体IP影响力持续扩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两场”建设精准破解民生痛点。停车设施方面,通过盘活闲置空间新建停车场,累计新增停车位19285个,智慧停车楼投用实现智能化存取与缴费,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农贸市场方面,完成34个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及12个农超市场数字化升级,优化功能分区、丰富商品供给,切实解决了群众“买菜烦”问题,提升了居民购物体验与城市宜居度。

“三改”工作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250条背街小巷改造,通过融入文化元素打造特色街巷,实现环境品质与通行效率双提升;实施72个老旧小区及13843户棚户区改造,惠及数万家庭,有效解决了设施老化、居住环境不佳等问题,地下综合管网改造达1127.59公里,涵盖管网、安防、文体设施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居住环境全方位升级,居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同时,打造了青云路步行街、曹状元街区等特色地标,青云路步行街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曹状元街区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下一步,南明区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把“一圈两场三改”作为优化城市功能、补足民生欠账、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纵深推进,不断完善老城宜居配套、打造美丽城市空间,全力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引领力。
来源:南明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