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只有家校关系健康和谐,家校共育的目的才能达成,学校教育也才能事半功倍。我在一线教学三十余年,切身感受到要与家长做到“互相理解、信任、配合,抱团取暖、守望相助”,才算是拥有一段健康的家校关系。那么,如何构建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第一,好好说话,把话说到家长心坎儿上。教师与家长沟通,开口指责,闭口负评,脾气再好的家长,也会怒从心生,进而导致家校关系恶化。因此,沟通力强的教师,一定能够站在家长的立场去理解家长的不易,共情家长的难处。说话时,就会先感情,后事情;先请求,后要求;先理解,后讲解。处处站位家长,时时理解家长,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回应。比如,我理解你们作为打工人的不易,理解你们人到中年的心酸,理解你们被孩子怼得哑口无言的痛苦……我不一定能帮到你们,但我一定要帮你们;我不一定能把你们的孩子教到最好,但我一定要竭尽全力;我不一定能满足你们的要求,但我要尽力一试……每个字,每句话,都真诚地落到了家长心坎儿上,家长就会对教师生出无尽的好感。

第二,好好开会,把会开出家长好感来。有些教师一开家长会,就把所有家长给得罪了,为何?因为家长会开成了对部分学生的批判会,开成了成绩点评会,开成了不合理的比较大会。家长开完家长会,个个都垂头丧气,对孩子丧失信心,对教师缺乏了好感,对学校没有了认同,更加焦虑起来,家校关系如何好得起来呢?人际关系胜任力强的教师,一定会把家长会开成全班表彰大会、优点展示大会,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闪光点,都在家长面前闪闪发光。教师的积极正反馈,不仅能赢得家长的好感,提高家校配合度,也能间接激发学生向上的积极性。

第三,好好做事,把事做到家长需求上。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最真实的需求是什么?一是希望孩子在学校拥有健康安全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环境,二是希望孩子在学习上不断进步,三是希望教师能关心、爱护其孩子。这三件事做好了,满足了家长的需求,甚至超出了家长的预期,家长就会对教师生出感激之心。这份感激最终会演变为对学校安排的所有教学活动的接受,对教师各项要求的支持。

(作者系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3年09月01日第9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