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该公司主营领域的重要项目,“正在建设”的“OLED终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经两度延迟。

2023年12月,莱特光电公告称,公司拟将“OLED终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全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从2023年12月,变更至2024年12月。


【资料图】

时隔一年,莱特光电再公告,上述募投项目将新增西安高新区的实施地点,同时将全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6年8月。

对此,莱特光电解释称,上述募投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受经济形势、行业竞争及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适当放缓了募投项目实施进度,有序进行产能的规划建设,审慎控制相关募资的投入,采用边建设边投用原则,相关厂房等基础设施根据实际建设情况渐次投入使用。

如何平衡在建项目与新融资项目的推进,对该公司项目管理能力与资金使用效率构成考验,这也引发了市场的密切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莱特光电公司治理层面也出现大幅变动。

以重要股东君联成业、君联慧诚为例,莱特光电上市公告书显示,IPO前,君联成业、君联慧诚分别持有公司约2123.43万股、1692.25万股股份,持股比例分别为5.86%、4.67%(发行后持股比例调整为5.28%、4.20%),位列公司第二大、第四大股东。上述限售期限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即相关持股于2023年3月20日起上市流通。

事实上,股份解禁后,上述两大股东便逐步实施减持。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4月至2024年10月期间,二者合计减持比例达1.73%。

至2024年10月,两者合计持股比例已降至5.90%。而莱特光电2025年半年报进一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君联系合计持股比例已降至3.9%,表明其减持行为仍在持续。

影响传导至公司经营管理层面,2025年4月至5月,莱特光电审议通过议案,将董事会成员规模从11名大幅调整至7名。

随后,公司收到包括薛震、董振华、范奇晖等在内的5名董事的书面辞职报告。

公开资料显示,范奇晖是由君联成业和君联慧诚推荐出任董事,其辞职或与股东方持股比例下降及治理参与度变化相关。

对于股东减持,莱特光电在公告中表示,该行为系股东正常决策,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更。

业绩层面,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18.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62%。

然而,重要股东持股比例持续降低与董事会规模的实质性“瘦身”,共同指向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层正经历一轮深度调整。如何在资本进退与战略延续之间取得平衡,确保管理层稳定与长期发展战略的推进,将是莱特光电下一阶段需要应对的关键课题。

推荐内容